8月25日,在重庆市黔江区城东大街官坝社区的北门“口袋公园”,张先生正带着女儿操练舞蹈。“从前周围空位少,自从建了‘口袋公园’,咱们有了活动的当地。”这个3000余平方米的公园,配有座椅、绿化带和硬化路途,从从前的搁置边角地成为了现在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。
近年来,黔江区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,不只破解了困扰居民多年的“漏雨堵水”难题,更经过巧用搁置地块打造“口袋公园”,让“老破小”变身“美好里”。2025年,黔江区方案投入1500余万元对27个老旧小区施行归纳整治,惠及3586户居民,改造面积达46.51万平方米。从基础设备全面升级到公共空间优化再造,再到绿色休闲空间嵌入社区,黔江区正以系统化改造让老旧小区勃发重生,书写着“城市更新”的民生答卷。
老旧小区最困扰居民的往往是年久失修带来的各种“城市病”。在黔江区城南片区,22栋老旧住所的750户居民长时间饱尝房顶漏水、排水不畅之苦。2025年3月,跟着出资120.3万元的城南片区楼体改造项目获批,防水整治、消防改造、外墙修正等工程全面发动,仅用3个月就处理了这一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城东大街官坝社区一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是典型代表。居民张阿姨回想:“从前每当大雨,顶楼住户家里就像‘水帘洞’,得用盆接水。”改造中,施工队不只对房顶做全面防水处理,还从头铺设了排水管道。“现在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!”张阿姨的慨叹道出了很多居民的心声。
雨污混流则是另一大恶疾。在城南社区某老旧楼栋,夏日污水反味让居民苦不堪言。此次改造中,住建部分从头铺设污水管网,完成雨污分流,并增设化粪池。“异味没了,环境好了,连蚊虫都少了!”居民李先生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。
老旧小区改造不只要处理“里子”问题,更要提高“体面”质量。黔江区在改造中特别重视公共空间的优化再造,让从前坑洼不平的路途变得平坦宽阔,让乱七八糟的旮旯变成整齐漂亮的休闲六合。
城西大街鸿苑小区的改变最具代表性。这个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小区,基础设备老化严峻。改造工程不只完成了600多平方米的路面铺装,还改造了140多米的雨污管网。“从前下雨天出门就像‘踩地雷’,现在推婴儿车都稳稳当当。”带孙子漫步的王奶奶对新铺设的防滑砖拍案叫绝。
跟着私家车增多,“停车难”成为老旧小区遍及痛点。黔江区立异思路,在改造中合理规划空间,新增近百个停车位,并配套建造电动车充电桩。城西大街金苑小区便是一个成功事例——经过改造新增了226个充电桩,既满意了居民需求,又消除了“飞线充电”的安全危险危险。这种“改管偏重”的做法,让居民从“将就住”转变为“安心住”。
如果说基础设备改造是“济困扶危”,那么“口袋公园”建造则是“如虎添翼”。黔江区奇妙使用城市搁置地、边角地,打造了一批小而精的“口袋公园”,让居民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,在家门口邂逅“诗和远方”。
金港桥“口袋公园”是其间的佼佼者。这个占地4600平方米的公园,不只安置了秋千、滑梯、木马等儿童设备,还装备了健身器材、歇息长椅和直饮水等便民设备。“从前这儿只要几把旧椅子,孙子玩一瞬间就闹着回家。现在,他每天放学都嚷着要来。”家住观山水小区的李孃孃说。公园自2025年1月投用以来,敏捷成为周边居民遛娃、健身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这些公园建造充沛吸纳了居民定见——“连座椅朝向都依据主张调整了屡次”,真实的完成了“大众要阐明,咱们就建什么”。
到现在,黔江区已建成迎宾、北门、香楚、黔洲桥、月亮潭、金港桥等6个“口袋公园”,惠及大众超5万人。这些散落在城市旮旯的“绿色明珠”,不只提高了城市“颜值”,更让市民的美好感触手可及。
从处理“漏雨堵水”的基础设备改造,到优化公共空间的“颜值提高”,再到“口袋公园”带来的质量日子,黔江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了从“忧居”到“优居”的蝶变。这种改造成效不只体现在95%的大众满意度上,更写在居民的笑脸中。正如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所言,老旧小区改造“改的是环境,聚的是人心”。未来,黔江区将持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,推进更多老旧小区勃发重生,让市民的取得感、美好感、安全感愈加充分、更有保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