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7日下午,在首钢水钢公司物流仓储事业部机务车辆段维修厂房内,综合班职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,有的在擦拭检修车辆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,有的在切割、焊接所需备品……有“智多星”之称的张贵平却蹲在地上,一会儿用小锤子敲打焊接处的焊疤,一会儿又用手盘动两个安装在自制托架上的手推车轮子。
“库房里的电缆线摆放凌乱,我准备做几个卷线器,这样大家拿取电缆时较为方便,也能改善一下现场环境。”
据张贵平介绍,工作中所需的电缆采购回来后都是堆放在班组库房里,由于电缆圈比较笨重,移动非常吃力,大家在拿取电缆时夹取剩下的线头就随意摆放在地上,既造成库房凌乱,又易发生绊倒摔伤,他就决定制作几个卷线器,将凌乱的电缆收集起来。
有了想法后,他找来两个废旧手推车轮子安装在自己加工制作的托架上,轮子里安装上轴承,用一根钢管连接在一起作为卷线器的中心轴,再在任意一边的轮子上焊接一个摇动手柄,职工通过摇动手柄就能轻松把随意摆放的电缆收集起来,取放都较为方便。目前他在同事的帮助下已经加工制作完成了1个,灵活度非常好。
“张贵平师傅头脑灵活,动手能力强,工作中喜欢搞点小创造、小发明,解决了工作中的不少疑难杂症。他在1月份完成的2项改善得到事业部干部职员的好评和点赞。”综合班班长熊贤波说。
事业部使用的内燃机车和铁水罐车轮对使用到一定周期后,需要送到综合班进行下线检修。以前他们拆卸这些轮对时均使用常用的“拉马”,拆卸一个轮对需4~5名职工15~20分钟才能完成,稍有不慎“拉马”滑落还容易伤到人。
针对这一问题,张贵平设计制作了1个轮对拆卸工具箱,用吊车把轮对吊放到工具箱里,通过启动工具箱里的“顶针”就可以把轮对顶下来,且10分钟就能够实现1个轮对的拆卸。
使用过程中张贵平发现,由于“顶针”较重,“顶针”头没有支撑容易下斜,拆卸轮对时需要2名职工用撬棍将“顶针”头支撑住以保持平行,1名职工操作工具箱,拆卸轮对时不再需要那么多人,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。他又开动脑筋,用滑道、轴承、螺杆、圆钢和钢片制作了1个“顶针”固定器安装在拆卸工具箱内,只需要5分钟时间,1名职工就能完成1个轮对的拆卸,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,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,自1月下旬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以来,效果良好。
工电段在铺设铁轨路基时需要用筛网将道砟石里的泥土分离掉,劳动强度大,购买自动泥、石分离机又售价太高。工电段负责人就找到张贵平,请他帮忙制作1台自动泥、石分离机。
揽下任务后,张贵平利用工闲时间在网上查找图片,了解外观形状后开始绘制图纸,然后找同事帮忙下料、焊接,仅1个多月时间,1台泥、石分离机就制作完成了。遇到铁轨路基铺设时,只需将泥、石分离机搬运到现场,启动电机后,挖机师傅将含有泥土的道砟石铲到分离机上,可自动将道砟石里的泥土分离掉,仅需两名职工就可完成泥、石分离工作,效率大幅度的提升,多年的难题得到彻底解决,职工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。
工作30多年来,张贵平发明改善的工器具数不胜数,事业部职工使用的工器具里几乎都有他的“金点子”,他也成为了干部职员心目中的“智多星”。